村网通总站 铁炉陈村 461752.nync.com 欢迎您!
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但是,农村金融依旧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普通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偏低、资源配置扭曲、覆盖成本较高、风险控制不力以及征信普遍缺乏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甚至产生了相互之间的负面促进,使农村金融这一系统性工程长期未能建成。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大发展,在电子商务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支付方式、融资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处理电商平台上沉淀的海量数据,给农村征信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也使得农村的广大金融需求方得以快捷地获得金融支持。
传统模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无论是在东部,还是广大西部,记者在很多农村了解到,传统金融机构“以我为主”而非“以用户为主”的服务模式,繁杂的申请、审批流程已经不适应农村新经济的特征,加之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一直将“三农”问题割裂对待,更多资源投向支持大型农场、龙头企业以及做一些能为企业赢得社会声誉的农户小额贷款,由于没有从发展角度看待“三农”金融,也就无法解决“三农”金融的核心问题。
宜信董事长唐宁指出,“多年以来,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投入不少,但是依然有超过7成的贷款需求无法满足。这其中,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大部分农户在央行的征信系统中是不存在的,这个数字大概在3亿-4亿人之间,而且农户也缺乏传统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要有的可抵押资产。”
除此之外,传统金融机构缺乏驱动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网点、服务人员相对缺乏的农村地区,如果经营方式、业务模式没有转型,传统银行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某国有银行一基层网点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传统银行的网点成本较高,以北京郊区为例,标准网点的租金大约在每年30万元左右,装修费用120万元,按8年左右重新装修算,折合每年费用15万元,购置3台电子机具(1台存取款一体机、1台自动取款机、一台综合查询机)的成本约50万元,可使用8年,折合每年6.25万元;押运费用一年12万-20万元不等;水电费每月 7000元,折合每年8.4万元,人均薪金10万元以上,每个网点配备10名工作人员。
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三农融资都兴趣不大,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农户农企缺少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能否成功贷款的主要条件。虽然近年来银行进行了不少改革,但是覆盖范围较小、金融产品少,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农村金融在资金供给上的不足使农户常常面临贷款难的问题。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 (2015)》显示,我国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需求。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坚通过对农村金融需求缺口进行测算,我国农村金融的缺口约为3.05万亿元。
在李勇坚看来,我国农村金融的缺口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物理缺口,也就是硬机构,布局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依然很不足。其次是业务缺口,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农村的金融网点主要还是吸储,对于新型金融业务的拓展第一没有动力,第二没有方式,第三没有手段。”
装上互联网引擎
农村金融难道就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万惠集团执行副总裁、PPmoney理财CEO胡新看来,在互联网时代,一切将成为过去,农村金融也不例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中国地方金融二十次论坛(2016)上指出,“互联网+”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正在农村金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金融科技可以在三方面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其一,扩大业务覆盖面,促进服务创新,增加业务收入;其二,通过电子化替代减少人力成本支出,提高业务效率;其三,通过量化模型、大数据技术等途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未来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需要金融科技及时跟进,发挥联系纽带、服务平台和管理决策支撑等功能,支持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
唐宁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可以不设网点,没有现金往来,完全通过网络完成相关的工作。即使需要一些业务人员在农村值守并进行业务拓展,其服务半径会比固定的银行网点人员的服务半径大得多,从而单位成本更低。另外,互联网金融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科技设备的投入和运维成本,将为中小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提供有效支撑。
“要将农村囊括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首先要打破城乡壁垒、发展农村经济,只有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难题,将互联网资源、社会资金有效输送到农村,才能打造真正的‘无边界’互联网。”理财农场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世华表示。
专注于“三农”领域的“理财农场”,通过推出一系列符合不同农作物生产周期的农村金融产品,帮助农民高效利用资金、降低生产成本,在帮助“三农”产业发展的同时为理财用户带来稳健安全的收益。杨世华表示,互联网嫁接起农业及金融两大主体,发展好农村经济,将互联网资源、社会资金有效输送到农村,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潜力。截至目前,理财农场线上成交额已超过60亿元,资金所投向的资产端项目覆盖了全国27个省区,南至三亚、北至呼伦贝尔、东至牡丹江、西至喀什,已服务超过2000多万亩耕地。
李勇坚也指出,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手段,凭借技术优势,可以消除金融的地域歧视,积极吸引城市富余资金回流农村。同时,可以有效甄别具备潜在偿还能力的借款农民,将信用进行资本化,通过对缺乏信用记录和抵押品的农户进行授信和小额贷款支持,建立农户信用记录,为其获得传统金融服务打下基础。而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通过快速降低金融的营运成本,也为金融普及到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按照李勇坚的看法,农村金融互联网平台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大数据,机构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分析;二是技术上的优势;三是体制比较灵活,传统金融机构贷款获准的周期平均为15天,而互联网金融如果数据和资料齐全,可能3天就能完成放款。”
虽然农村金融互联网平台具有以上优势,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与体量都非常小。以P2P为例,在全国2000家正在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中,专注于“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不到10家,而且这几家平台大部分都是2015年新上线的。事实上,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目前仅有宜信、万惠集团、翼龙贷等10家左右企业专注农村金融市场。以万惠集团的“三农金融”项目为例,其通过首创“收益+实物奖励”的产品模式,用户投资三农项目后,利息将通过绿色农村产品返还。在帮助农户借款融资的同时,还为其扩大了品牌宣传。另一方面也使平台用户获得真正的有机健康农产品。
在2015年之前,除了翼龙贷之外,涉足农村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是一些做众筹的平台,包括淘宝众筹以及其他一些公益性平台,如宜信旗下的宜农贷,但随着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介入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以及2015年新涌现的一大批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2016年农村互联网金融有了爆发式增长。李勇坚认为,到2020年,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占比提高到4%-5%。
具体而言,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其互联网金融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其中包括直接生产方面的金融支持2000亿元,以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衍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规模(如“三农”众筹、互联网农产品订单质押贷款、互联网票据融资)达到500亿元,农村消费类互联网金融达到200亿元,农资互联网金融达到500亿元。
一旦遇到风,猪也会飞起来。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农村互联网金融,更是一片蓝海。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同时还是金融覆盖的“半荒地”。这里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却面临供给不足,对发展的渴望强烈,却出现了经济 “空心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管”,对农村地区的“供血”明显不足,服务层次有待提高。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渗透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改善。